谷象 Sitophilus granarius(Linnaeus)
形态特征:
体长2.5~4.7mm。圆筒状,背方相当隆起,栗褐色或黑色,发红发亮。喙细长,圆筒状,略弯,其长约为前胸的2/3。触角8节,着生于喙的基部;末节膨大,其长稍小于宽的2倍,端部尖。 前胸背板刻点大而稀,顶区的刻点长卵圆形。 鞘翅颜色单一,无淡色斑。后翅退化,丧失飞翔能力。
生物学特性:
谷象1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。 在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1年1代;在俄罗斯南部年发生2~3代;在美国东部地区年发生4代;在印度及某些热带国家年发生多达7~8代。
当粮温下降到15℃以下时停止发育和繁殖。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~30℃,最适相对湿度为70%~80%。 主要以成虫越冬。 越冬场所主要在仓内的潮湿阴暗处,也可转移到仓库附近的砖瓦石块下及草堆、垃圾堆、杂草根际或树皮下。春天,当温度回升至11~12℃时成虫开始取食,12.5~13℃时少数成虫升始交尾。交尾结束后雌虫钻入粮堆内产卵。雌虫用喙先在种子表面做卵窝,然后产卵于其中,并用黏液封口。雌虫产卵100~400粒,平均150粒。幼虫在根粒内发育,共有4龄。在25℃及相对湿度70%的条件下,卵期4.5~5天,幼虫期22~24.5天,蛹期8~16天。成虫羽化后在粮粒内停留数日才爬出来活动。在最适条件下,完成1个发育周期需要28~43天。最适合于发育的食物含水量为15%~17.5%。
经济意义:
在世界的温带地区,谷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储粮害虫。 成虫、幼虫均可为害,为初期性害虫。1头谷象幼虫平均消耗谷物约30mg,同时形成6mg粉屑。危害严重时,对玉米造成的质量损失可达22.5%~23.6%,对小麦造成的损失达50%以上。
谷象除为害谷物之外,还为害豆类、薯干、干果及中药材。
分布:
新疆、甘肃;英国,爱尔兰,西班牙,葡萄牙,比利时,荷兰,瑞士,意大利,波兰,德国,南斯拉夫,捷克,瑞典,法国,苏联,丹麦,挪威,南非,埃塞俄比亚,阿尔及利亚,肯尼亚,埃及,莫桑比克,马拉维,印度,阿富汗,塞浦路斯,巴基斯坦,伊朗,土耳其,日本,菲律宾,泰国,印度尼西亚,加拿大,美国,阿根廷,玻利维亚,澳大利亚,新西兰。